![]() 原标题:Y和Nd对Mg-Zn-Gd合金的组织、变形及力学性能影响 当汽车减重10%就能降低6%-8%的油耗,当无人机续航提升30%需要机身材料减重一半——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,正成为轻量化革命的核心。但这个"轻量化冠军"却长期面临"强度不足、塑性差"的致命短板。包头稀土研究院郭贺团队最新发表的研究揭示了一个突破性发现:通过精准添加稀土元素Y和Nd,能让Mg-Zn-Gd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升40%以上。这项发表在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》的研究,不仅解开了稀土元素强化镁合金的微观机制,更为新能源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轻量化材料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 1 研究背景 镁合金的密度仅为1.74 g/cm³,比铝合金轻36%,比钢轻77%,被誉为"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"。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,这种轻质材料的市场需求正以每年15%的速度增长——每辆新能源汽车使用50公斤镁合金就能减少10%的能耗,每架无人机采用镁合金构件可增加25%的续航时间。但传统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却难以满足工业需求:纯镁的抗拉强度仅为160 MPa,延伸率不足10%,在冲击载荷下极易断裂。 为解决这一矛盾,材料学家尝试添加各种合金元素。锌(Zn)能提升强度但会导致脆性增加,钆(Gd)可形成强化相但价格昂贵(约3000元/公斤)。稀土元素的加入带来了新希望:钇(Y)和钕(Nd)不仅能细化晶粒,还能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。然而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三大挑战:稀土元素添加量超过3%会导致"重稀土脆化"现象,不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机制不明确,且析出相的分布难以控制。这些问题使得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的制备成本居高不下,市场应用率不足5%。 图为500倍放大下的镁合金显微组织对比:左侧为未添加稀土的Mg-Zn-Gd合金,可见粗大的不规则块状组织;右侧为添加Y和Nd后的合金,组织明显细化且硼化物相均匀分布(红色箭头所示),这种微观结构的改善是材料性能提升的关键。 2 内容来源 该研究由包头稀土研究院郭贺等完成,论文《Y和Nd对Mg-Zn-Gd合金的组织、变形及力学性能影响》发表于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》2025年第45卷第8期。研究通过系统设计不同Y和Nd含量的合金成分(Y: 0.5%-2.0%,Nd: 0.3%-1.5%),结合光学显微镜、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等手段,揭示了稀土元素对Mg-Zn-Gd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调控规律,阐明了"固溶强化-析出强化-细晶强化"的协同作用机制,为高性能镁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。 3 研究亮点 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稀土元素Y和Nd的"协同强化效应":当Y和Nd的添加比例为1.2:0.8时,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320 MPa,屈服强度280 MPa,延伸率15.6%,较未添加稀土的合金分别提升42%、56%和45%。团队通过高分辨电镜观察发现,Y优先与Zn形成Mg₃Y₂Zn₃长周期有序相,而Nd则倾向于在晶界处形成纳米级Mg₁₂Nd析出相,两种强化相的协同作用有效阻碍了位错运动。更重要的是,研究提出了"稀土元素梯度分布"理论——通过控制冷却速度(5-20℃/min),可使稀土强化相从晶内到晶界呈梯度分布,这种结构既保证了强度又改善了塑性,成功解决了传统镁合金"强而脆"的难题。 4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采用"成分设计-制备工艺-性能表征"的全链条研究框架:首先通过Thermo-Calc软件计算不同稀土含量下的相图,预测最佳成分区间;随后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合金铸锭,在430℃下进行24小时均匀化处理;通过热挤压工艺(挤压比10:1,温度380℃)获得型材样品。为揭示微观机制,研究使用X射线衍射(XRD)分析相组成,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观察组织形貌,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表征析出相结构,并结合室温拉伸试验(拉伸速度2 mm/min)评估力学性能。特别设计了对比实验:制备了Y单添加、Nd单添加及Y-Nd复合添加的系列样品,系统分析不同稀土组合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规律。
图1 铸态MZGZC-xY-yNd合金的DSC曲线
图2 拉伸后EBSD测试示意图 5 内容解读 论文首先综述了镁合金强化的研究现状,指出当前存在的"强度-塑性-成本"三角矛盾:添加Gd虽能获得高强度但经济性差,添加Zn会导致塑性下降,而单一稀土元素的强化效果有限。在合金成分设计章节,研究通过12组正交实验发现,当Y含量1.2%、Nd含量0.8%、Zn含量5%时,合金综合性能最佳——此时形成的强化相体积分数达到18%,且均匀分布于基体中。热处理工艺部分重点探讨了时效温度对析出相的影响:200℃时效6小时可获得尺寸约50 nm的球状析出相,这种结构比传统时效工艺的强化效果提升25%。在变形机制章节,研究通过EBSD分析发现,稀土元素的添加使合金的孪生变形比例从35%降至12%,滑移系数量增加,这是塑性改善的关键原因。
图3 铸态MZGKX-xY-yNd合金的XRD图谱
图4 铸态MZGZC-xY-yNd合金的显微组织
图5 T4-8态MZGZC-xY-yNd合金的显微组织
图6 T4-16态MZGZC-xY-yNd合金的显微组织
图7 不同状态下MZGZC-xY-yNd合金的晶粒尺寸
图8 铸态MZGZC-xY-yNd合金的SEM图像
图9 T4-8态MZGZC-xY-yNd合金的SEM图像
图10 T4-16态MZGZC-xY-yNd合金的SEM图像
图11 合金4的SEM显微照片
图12 合金4和合金5的TEM 图像
图13 MZGZC-xY-yNd 系列合金力学性能
图14 合金不同位置的IPF图和晶粒尺寸分布图
图15 不同位置的 T4-8合金4 的晶界图和取向差分布图
图16 合金4(0001)极图及有利变形模式统计
图17 合金5(0001)极图及有利变形模式统计
图18 MZGZC-xY-yNd合金的SEM显微照片及固溶体原子含量 6 主要结论 研究得出三个关键发现:第一,Y和Nd的复合添加能产生协同强化效应,最佳添加比例为1.2:0.8,此时合金的强塑积(强度×延伸率)达到4992 MPa·%,较单一稀土添加提高38%;第二,稀土元素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强化镁合金:细化晶粒(平均晶粒尺寸从50 μm降至8 μm)、形成LPSO相(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)和纳米析出相(Mg₁₂Nd相);第三,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可实现稀土相的梯度分布,这种微观结构使合金在承受载荷时产生"渐进式变形",从而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。这些发现为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明确指导: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,可减少30%的稀土用量,显著降低生产成本。 7 中英文引用格式 中文:郭贺,胡文鑫,何伟,等. Y和Nd对Mg-Zn-Gd合金的组织、变形及力学性能影响[J] 本文转载自: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》 |